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工作动态
媒体聚焦
道德模范坐前排书记省长站后排——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2013-09-28    来源: 荆楚网   

 图为:省领导和我省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合影 通讯员沈伟植 记者田悦摄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黄俊华 张进 刘春燕

  “来,你们坐前排,我们站后面。”

  昨晚,武昌东湖宾馆,刚从北京载誉归来的我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受到了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尹汉宁、傅德辉等省领导的礼遇。

  会见后,在与大家合影时,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将身披红绶带的道德模范们专门请到前排就座,省领导则主动站到了后排。

  一个细小的举动,传递的是对道德模范的尊崇和敬意。

  “听到你们当选的消息,我们都很振奋!”李鸿忠动情地说,你们当选,既是个人的光荣,也是全省人民的骄傲,彰显了我省英才辈出、群星闪耀的良好风尚,体现了文明湖北建设的丰硕成果。

  “拥军慈母”罗长姐,35年如一日照料因公负伤的儿子,为国分忧;“鼓舞妈妈”杨小玲,23年坚守特教岗位,用爱心鼓舞聋哑儿童;“孝义兄弟”刘培、刘洋,争相割皮救治父亲,孝感动天……提起各位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李鸿忠无不熟稔于心,感佩之情溢于言表:“你们的事迹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足,还体现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李鸿忠说,各位模范展现的道德魅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精髓的集中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新时期湖北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湖北力量。

  “各位道德模范都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先进典型。”李鸿忠表示,下一步要在全省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弘扬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引导更多人向他们学习。同时要关心爱护道德模范,为他们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全省营造崇尚模范、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短暂的会面结束,道德的光芒永恒闪耀。

  敬业奉献模范

  鼓舞妈妈杨小玲

  邰丽华家喻户晓,《千手观音》美轮美奂……她们背后是“鼓舞妈妈”杨小玲,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

  23年来,杨小玲默默坚守在聋哑人教育岗位上,先后成为420名聋哑学生的代理家长,辅导580名聋哑考生步入大学校园。

  在杨小玲的悉心指导下,“听见”音乐的聋哑孩子们,终于找到前行的路。邰丽华在春晚舞台上一鸣惊人;王志刚通过舞蹈《秦俑魂》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看中,成为一名专业舞蹈演员……然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盛邀杨小玲赴京工作时,被她婉拒。

  她说:“每一个生命都是有梦的,我要用我的鼓、我的舞,圆孩子们的梦!”

  孝老爱亲模范

  孝义兄弟刘培刘洋

  刘培和刘洋兄弟,武汉黄陂人,分别是海天教育武汉分校职工、武昌机务段火车司机,都是“85后”。当父亲遭遇意外,重度烧伤面积达96%,生命垂危之际,他们争相三度割皮救父。刘培趁弟弟上班,偷偷签下手术单,为父亲做了移植手术。刘洋得知消息后,毅然将准备结婚用的新房抵押,作为父亲的手续费,并接力哥哥取皮救父。

  兄弟二人感动了社会各界,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送来爱心捐款,赞叹、敬佩之声不绝于耳,他们却说:“父爱如山,这是我们该做的。”

  新华社评论称,他们昭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责任担当,破除了人们对于道德传承的疑虑,值得赞叹!

  孝老爱亲模范

  拥军慈母罗长姐

  罗长姐,85岁,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九门村村民。儿子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患病导致智残,按政策应由政府抚养。她坚持把儿子接回家自己照料。35年来,儿子每天至少发病三四次,她仍无怨无悔悉心照顾。帮儿子洗脸、穿衣,清洗脏衣、被子,做饭喂饭,成为她生活的全部。

  罗长姐不让医生给儿子注射镇静剂,也不让家人用铁链锁住儿子,儿子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全天候照料儿子吃喝拉撒睡。曾有医生预言,罗长姐的儿子活不过40岁。是她的母爱创造了奇迹。今年,62岁的儿子身子骨依然硬朗。

  罗长姐说:“儿子是立了军功的军人,我是军人的母亲。不能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给儿子脸上抹黑。”

  本报记者刘春燕整理








网站制作:九州科技(盈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