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五年级的侄女,最近有次语文考试就考到了有关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大概题意就是问哪本书谁写的?整本书讲了什么?表达了里面的主人翁什么样的精神?
起先还罗贯中和施耐庵傻傻分不清,于是这几天早上晨读就在背诵这类相关知识。我跟她讲你最好把这四大名著都好好读读,或者看看有关的影视片。(可惜的是很多影视片为了拍摄效果、收视率改得跟原著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要看最好看老版的。)这些知识在我映象中小学考到大学还在问。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
而学习,
应该海纳百川,
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
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
知识的海洋。
可是有的人就讲到:谁也没否定古文化啊,没有人传承,它们到不了现在啊,它们也活不起来。
能让现代人为之动容的古文化,无论什么风格气质,就是能够活在当代,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讲的《道德经 》。

这本典籍,
体大思精,
堪称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在当代21世纪,甚至以后更长的人类历史时期,仍不失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尤其对调整人与自然、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各种关系,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之前在南京就遇到几位牛人,整本《道德经 》他们会背诵,会翻译,厉害的是每一章在多少页,哪一句话在多少页的多少章的第几行都能准确的给你讲出来,倒背如流也是不在话下。
他们把这本书作为一本生命之书,在人生困惑时都能在老祖宗的书里找出答案。这可能就是人文经典的妙处了吧。

以前听别人说“无用之用”,总是不懂什么意思。
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只要参透了,无用之用,就是大用。
很多企业高管、名人大佬的办公桌上,除了实用技巧书,总少不了一些人文类。比如,马云看《道德经》,行商数十载,此书从未离身,他说:“古圣人完全能解读今天的人心。”
书有古今,
但智慧没有古今。
我们现代生活里遇到问题,
在古人那里,
在文学作品里,
都有解药。
书有古今,
但智慧没有古今。
我们现代生活里遇到问题,
在古人那里,
在文学作品里,
都有解药。

《道德经》:天长地久,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夫妻相处之道:人是有劣根性的,懒、贪、自私是主要的三种。反思现今的婚姻现象,很多夫妻成仇的,追到根上,也是因为这三类。
老子其实是赞成自私的,但这种自私必须得建立在无私之上。夫妻也好,合作伙伴也罢,你能抛开自己的私心,少说“我”,多说“我们”,凡事都要有“公心”,那所有的问题都不将再是问题。
用再通俗一点的话来讲,老子表达的意思就是,你要成全自己,首先你得“不自生”、“后其身”、“外其身”。不能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太自私的人,肯定过的不好。

《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做人之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慧的人从不多说话,到处说长论短的人一定会惹是非上身。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舌头本是最柔软的,但有时又会变成最锋利的武器,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谨言慎行是我们一生都该恪守的为人原则。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养生之道:想要活得更加高贵,人首先必须与天地万物共生存。
天地万物,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灵性的,人只是整个生物链中的一环,要时刻珍惜、敬畏一切生物的存在价值。
现实中,人总想富裕,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开采,这是不对的。真正的富裕是天地人相生相长,共同富裕等等......
从养生之道这点来看不也正是我们现代人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的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吗?
枪响之后将没有赢家
还有2020年别开生面的一年,“抗击疫情拒绝野味......”成了年度的关键词。
但是回头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话都有说到的,有告诉后人们,人只是整个生物链中的一环,要时刻珍惜、敬畏一切生物的存在价值。
虽然人看似是在生物链的顶端,看似强者,但是事实上人和动物是在平等之下才能维持平衡。
一旦一方伤害了另一方,就会一损俱损。当人类的抢声想起后,动物成了盘中餐,但是大自然以更惨痛的教训来告诫人类,枪响之后将没有赢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
龙的传人得真传
千年文化若不忘
岂来今天疫情扰安康